【典型案例】
消费者陈女士收到E商宝扣款短信,因该笔交易非其本人操作,疑似盗刷,便立即拨打银行客服。银行客服告知该笔消费为财付通支付,对手方为某购物平台商户,建议其报警并挂失该卡。陈女士联系该平台商户,平台商户客服反馈陈女士名下并无该平台商户账号,其手机号码也未进行注册,无法查询。报警后,陈女士找到开户银行寻求帮助,华夏银行上海杨浦支行工作人员协助客户通过相关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客服提交了陈女士银行卡资金被盗刷的材料并留言需要人工电话尽快核实。当晚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客服主动联系陈女士,与其确认该笔交易是否为消费者本人操作,并最终将盗刷资金退回。
【案例分析】
该案例属于非银行支付平台盗刷案件,系消费者未妥善保管个人敏感信息和支付密码所致。由于消费者设置了银行卡账户余额变动短信,第一时间发现后联系了银行并向公安部门报案。银行卡所属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配合,最终帮助消费者在黄金24小时以内追回了盗刷资金,守护了消费者资金安全。
【消保提示】
1.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来历不明的网页和不能确定安全性的软件应高度警惕,不点击他人发来不明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连接来源不明的WIFI,不在公共场所进行网络交易。
2.消费者应尽量开通短信提醒及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目前网络交易日益频繁,及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一旦发生盗刷,能够及时发现、立即采取措施追回盗刷资金。
3.消费者应尽量设置较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改。不要使用个人的生日、手机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
4.消费者切勿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外借。一旦发生贷款或恶意透支,都会给消费者本人带来资金损失和法律风险。
5.尽量选择资金额较少的银行卡或开立Ⅱ类、Ⅲ类户专门用于网络支付,以防资金盗刷风险。
案例提供:上海分行
案例编审:总行办公室消费者权益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