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我的信用卡欠款逾期了,快帮我还款......”某天下午16点30分左右,消费者杨先生持信用卡至银行柜面办理信用卡还款业务。柜员发现杨先生情绪比较紧张,对于还款较为急迫,立即为杨先生进行信用卡账户信息查询,却发现其信用卡账户并无欠款记录。柜员向杨先生进行了情况说明,并询问杨先生从何处得知自己信用卡账户有逾期记录。杨先生向柜员出示了一条由00852xxxx1404编辑发送的短信,短信内容为“尊敬的杨XX您好!您的华夏账户:625969111070xxxx因逾期封卡,影响信誉,请立即致电:0086xxxx6647790恢复。”
柜员判定此案例涉及通讯网络新型诈骗,即刻告知杨先生此条短信非银行官方客服号码统一发送,实为犯罪分子的诈骗短信,诱使消费者拨打短信所提示的号码进行下一步的诈骗行为。同时告知杨先生如仍有疑问可咨询本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24小时专线025-8352xxxx。杨先生在了解详情后表示知悉并向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案例分析】
1.杨先生的确持有短信中提及的信用卡,且短信中的姓名、卡号信息都正确,造成杨先生认为短信确为我行发送。
2.杨先生接到短信后立即赶往营业网点柜台还款,而没有选择拨打短信提示电话,有效地化解了诈骗的第一关。如果杨先生拨打短信提示电话,一般接听电话的“银行客服”都会以信用卡逾期会造成个人征信不良为幌子,夸大危害,造成持卡人心理紧张,急于还款,届时“银行客服”就会要求持卡人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渠道进行转账。
【消保提示】
1.消费者若收到此类提示信息,涉及欠款、转账、账户保全等异常情况的,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核实欠费信息。
2.如消费者已受骗,建议立即报警,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以便提供给公安机关及金融机构进行紧急止付、快速查询冻结、监控账户资金流向等工作。
3.消费者切忌按陌生人的提示在网上、手机上、自助设备上进行有关钱财的操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4.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快递单、外卖单等涉及个人信息的凭证要注意用后销毁,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提供:苏州分行
案例编审:办公室消费者权益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