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超市生鲜区驻足,面对那些贴着“有机”标签、价格更贵的蔬菜,你是不是也犹豫过:这些看起来也没太大差别的蔬菜,真值得支付更高的价格?
其实,每一棵有机蔬菜的背后,都是一场从土地到餐桌的品质革命。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一根“小丑黄瓜”如何从云南有机大棚走上你餐桌的故事。
有机蔬菜
与土地的真诚对话
有机蔬菜的种植,是一场返璞归真的农业实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蔬菜的生长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有机认证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保障。从环境评估、土地有机改造到最终认证,整个过程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核。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年时间,多年生蔬菜更需要3年转换期。这期间,每一寸土壤、每一棵作物,都在默默蜕变。
云南元谋
阳光厚爱的土壤
清晨的元谋,薄雾还没散尽,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钻进有机蔬菜大棚,摘下带着露珠的“小丑黄瓜”。这些黄瓜没有光鲜整齐的外表,却保留了最本真的脆嫩清甜。
“别看我们的‘小丑菜’一副妈生相,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芸岭鲜生的工作人员介绍。
确实如此,云南高海拔、高光照、高温差的自然环境,为有机蔬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蔬菜遵循着自己的节奏慢慢生长,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绿色”食品需求快速增长。
金融破局
支持有机农业成长
然而,有机农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芸岭鲜生公司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尽管产品供不应求,想要提高产能却不容易:
首先要对种植环境进行评估,再对土地进行有机改造和认证,达到种植标准后进行育苗、移植,种植成熟后再进行有机认证,整个过程技术含量高、周期长、投入大。
资金不够申请贷款吧?农业资产又很难抵押。
华夏银行昆明分行获知芸岭鲜生公司的困难后,深入企业调研,科学评估企业的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突破抵押物瓶颈,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发放2000万元贷款,覆盖育苗、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全链条。
这不仅是一笔贷款,更是对一种农业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支持。获得金融支持的芸岭鲜生,成为云南首批“零碳认证”企业,有机认证土地面积扩大至2.5万亩,目前拥有14个可溯源有机种植基地。
年产蔬菜5万吨,直供盒马、沃尔玛、华润万家等122家全国大中型超市,覆盖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86个城市,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从绿叶子到钱袋子
有机农业的多元价值
有机蔬菜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餐桌上,更体现在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上。
随着芸岭鲜生公司规模的扩大,周边村庄的农户获得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机会。种植基地优先聘用当地农户,提供免费的有机种植培训,让村民们从“靠天吃饭”变成“靠技术挣钱”。
“我在这里干一年多了,每天能挣120块钱,离家也近。”在皎平渡镇基地工作的村民李哥笑着说。
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5万元。
现在,你知道了,当你在盒马鲜生拿起一盒来自云南的有机蔬菜,它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从经过2-3年转换期的有机土壤开始播种,在生长过程中完全依靠有机肥和生态防治方法,经过严格的有机认证,再通过冷链运输抵达超市。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食品安全的坚守。华夏银行的支持,是这一链条能够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
未来,华夏银行将继续深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助力更多涉农企业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这枚跋山涉水端上你餐桌的“小丑黄瓜”,正是这一承诺最生动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