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利利站在家乡安徽省蒙城县邵楼村的一片荒地上,手里攥着6万元的贷款合同,心里既忐忑又充满希望。在外漂泊多年,她决定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开启创业之路。
这是2013年的春天,她养起了几十只山羊,每天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然而,创业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市场波动、疫病风险、销售渠道短缺……重重困难沉甸甸地压在她肩上,但她没有退缩。几年后,她从邵大庄乡邻手中流转了120亩土地,扩大养殖规模,创办了若涵家庭农场。
农场起步时,荒草丛生,水塘淤塞,村民都摇头:“这地方能种出啥?”可邵利利不信邪,她带着工人整地、修塘、栽树,硬是把一片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农场。蓝莓、火龙果、酥瓜、红薯……各种品质优良的果蔬,吸引了许多周边居民和教育机构研学团队前来采摘体验,还修整了20亩废弃水塘,打造成逍遥农庄,成为当地钓鱼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然而,规模扩大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扩建大棚、引进新品种、丰富农场场景……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就在她为钱发愁时,华夏银行合肥分行向她伸出了援手,不仅为她提供了100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额度,还帮她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此外组织银行人员宣教上门,进行金融知识培训,让她学会更好地管理资金、规划产业。有了华夏银行的支持,邵利利的信心更足,她扩大了蓝莓种植规模,计划入驻乐土镇智慧农业产业园,带动更多乡亲就业。
如今,若涵家庭农场已成为省级“妇女创业示范基地”,每天有20多名村民在这里工作,年增收超过20万元。邵利利常说:“创业很难,但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而华夏银行的金融支持,给梦想插上了翅膀,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这个荒坡变金坡的故事,正是华夏银行合肥分行以“金融+非金融”双轮驱动,定点帮扶安徽省蒙城县邵楼村的缩影。
党建引领 构建精准帮扶体系
合肥分行党委将定点帮扶作为政治任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制定定点帮扶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定点帮扶邵楼村工作组。创新“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党支部+帮扶户”“1+1+1”包户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带领中层干部、党员骨干结对监测户入户走访,带着生活物资更带着致富方案,在农家小院共商振兴之计。分行机关党支部与邵楼村党总支开展“话产业、谋未来、守健康”共建活动,共商农副产品助销方案,以党建联建推动帮扶落地。
精准滴灌 产业帮扶强基固本
在华夏银行合肥分行支持下,返乡青年创办的若涵家庭农场成了省级示范基地,邵利利入选亳州优秀返乡人才,返乡青年带动乡亲发展的奋斗故事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刊登,正吸引更多“鸿雁”还巢。
合肥分行创新“光伏贷”“微商贷”等产品,对涉农贷款实施110个BP利率优惠,目前已向蒙城县域投放3.1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7家涉农企业发展。与蒙城县政府签署“劝耕贷”协议,5年提供10亿元专项融资支持蔬菜产业链,助力打造“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
合肥分行工会对接蒙城县电商中心,采购农副产品,推动食堂、员工团购渠道落地,助销农副产品20余万元。
金融普惠 共绘乡村新画卷
“在家门口就能做免费体检,真好!”2025年,华夏银行合肥分行联合国内知名体检机构投入12.3万元,为邵楼村90名老弱病残村民和村办小学教师、留守儿童开展免费专场体检,同步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同期组织金融消保培训,40余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学习防诈骗知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在邵楼村三官小学,华夏银行合肥分行团委捐赠3000余册课外书及体育用品,开展“智慧之光”科普课堂与环保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清理校园周边垃圾,培育环保意识。
定点帮扶邵楼村以来,华夏银行合肥分行累计投入60万元帮扶资金,进行危桥改造、巷道硬化、村道护栏安装,购置垃圾清运车及垃圾桶,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帮扶资金还用于村两委办公设备更新、三官小学设施修缮,改善办公办学条件。
最坚实的振兴,始于俯身倾听大地的声音;最温暖的金融,终将流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华夏银行用定点帮扶的实践证明,金融的力量,不仅在于资金支持,更在于点燃希望、培育动力。未来,华夏银行合肥分行将继续以责任之心、金融之力、华夏之情,与邵楼共绘“黄牛欢跃、蓝莓满枝、笑脸如春”的美好画卷。